劉積仁,他是中國計算機行業發展的締造者與見證者之一,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位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,也是中國第一家軟件上市公司東軟的創辦者。而今,東軟集團推出“互聯網+醫療”發展新模式,迎接醫療行業新的春天。日前,劉積仁接受了《新常態?光明論》大型系列網絡訪談欄目的采訪中表示,面對經濟新常態,企業家要有耐心,要能忍受痛苦,重新創造一個新的未來。這樣的日子稱之為新常態。
新常態:要有耐心 重塑未來
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,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,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方式轉變,從要素投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。中國開始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。
在新常態的影響下,中國的市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?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認為,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,中國勞動力成本、自然資源等過去傳統的競爭優勢已經不復存在,面對經濟新常態,企業家要有耐心,要忍受痛苦,重新創造一個新的未來。未來這樣的日子我們稱之為新常態。
劉積仁十分贊同美國未來學家、《失控》作者凱文凱利在中國軟交會期間提到的觀點,市場是否有泡沫并不是非常重要,重要的是從這場泡沫大戰中大家都學到了經驗,正因為有這種泡沫,才造成了后來的成功企業家。
他補充,當一個大趨勢正確時,任何一種損失或投資的失敗都是有價值的。再艱難的挑戰,也一定有企業能得以成長。
企業:互聯網不是想加就能加的
“過去談及互聯網思維就會聯想到燒錢,我覺得這是較為膚淺的認識。”劉積仁說道,“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,如果要做好互聯網+,先得學會做減法,把傳統的概念減掉,把原來的模式拋掉。”
當互聯網+成為企業發展戰略中一個重要的部署,互聯網對于企業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?企業又該如何實現與互聯網融合實現跨界轉型?
“目前所有行業都面臨著變革,我堅信企業擁抱互聯網一定不是態度問題,這是企業對生命的尊重問題。”劉積仁強調,“將來的客戶本身就是互聯網下的群體,中國的消費文化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。”
業內人士告訴記者,傳統的評判企業是否具有價值,通常會以營業額、收入、成長性以及投資與回報的比例為標準,而如今這樣的標準有了變化,盡管在互聯網中很多企業暫時不盈利,卻創造了不可估量的價值。
創客:平民創業的時代到來
從軟件外包、IT解決方案到醫療設備制造和軟件教育,東軟業務線極龐雜,擁有近2萬名員工。如今,東軟集團在互聯網的推動下轉變商業模式,搭建更加開放、創新的醫療設備和健康管理業務平臺。
面對著大眾創新的平臺,一個商業模式發生變化,各行各業互相區分又互相融合的時代。什么才是企業家未來的競爭能力?
劉積仁認為,企業家應該具有冒險的精神和憂患的意識,能夠對市場大趨勢有著敏感的判斷,在判定趨勢的能結合自身的條件和發展的基礎來選擇方向。
“現在便是創業非常好的時機。”他補充,今天的創業可以借用互聯網這一大平臺可以做到低成本和低風險。創客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平臺以低成本的方式獲取大數據、存儲性、計算能力。一個很小的軟件和手機、APP或其他資源的結合都可以創造一個巨大的商業社會。
在談及人生經歷對職業生涯的影響時,他笑稱自己大學時所學的計算機專業對他的影響最大。專業性的思維邏輯讓他具有前瞻性的視角,正如他所說沒有一款軟件絕對安全,但如何預防和應對是應該預先考慮的。企業在長期的發展戰略里一定要對未來的需求提前進行投資。
Copyright ? 2013-2021 河南云和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豫ICP備14003305號 ISP經營許可證:豫B-201602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