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經常聽說“學編程可以培養編程思維”,而編程思維是什么?學編程和培養編程思維有什么聯系你知道嗎?
一、什么是編程?
在了解編程思維之前,首先,小編要和大家說一說什么是編程。
編程就是和電腦對話,用電腦能聽懂的語言,告訴它我們想讓它做的事情。
舉個例子:
如果我們想要休息,我們會搬個凳子,放下,然后坐上去休息。
如果我們想讓電腦聽懂這句話,就需要這么和電腦表達:
步驟:
1、定義對象:什么是“凳子”;
2、把凳子向上移動20厘米;
3、往前移動兩米;
4、把凳子向下移動20厘米。
這樣,電腦就完成了我們想要它做的事情。
所以,相比于人類之間交流的隨意與感性,和電腦對話時,必須具備嚴謹、理性的思路,每一步都要給出準確的指令,這樣就能讓電腦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,不會讓結果跑偏。
想要讓電腦聽懂我們說的話,需要讓自己變得理性、嚴謹,思維具有條理。當我們試著從電腦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時,也就學習并鍛煉到了我們常說的“編程思維”。
二、編程思維是什么?
很多人都聽過編程思維,但對它了解的卻不多,甚至會產生這種誤解——編程思維就是編程算法。
其實,編程思維并不是編寫程序的技巧,而是一種高效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,它是“理解問題——找出路徑”的高效思維過程,由分解、模式識別、抽象、算法四個步驟組成。
01、分解
鍛煉拆解復雜問題的能力
分解,就是把一個復雜的大問題,拆解成更可執行、更好理解的小步驟。
假如,要為自己全家人做一次出游規劃,“全家旅游規劃”聽起來非常龐大、繁瑣,而懂得“分解”的話,就可以把這個大難題分解成幾個容易解決的小步驟:確立目的地、安排行程、預定機票和酒店、準備行李清單。
所以,在學習編程的過程中,就是在不斷地訓練他們把復雜的問題拆解、理順的過程。這個過程是解決問題的基礎,把問題拆解清楚,才有接下來實現的可能。
02、模式識別
發現并整合“重復規律”的能力
模式識別,就是識別不同問題的模式和趨勢(共同點)的過程,在我們的經驗庫里找出類似問題的解決辦法,套用解決。識別的模式越多,解決問題的速度也就越快。
例如,如果需要畫100只貓,你會怎么辦?是找100只貓來臨摹還是找出貓的“模式”?
對貓進行模式識別,我們會發現貓有這些共同點:有眼睛、耳朵、尾巴、四條腿……
我們根據這些特點建立起貓的“模式”,按照這個模式就能批量畫貓了。不用每次畫一個新動物,只需要變換局部特征(例如毛發顏色、尾巴長短)就能輕松解決。
這樣看來效率是不是瞬間飆升N倍?
在編程過程中,其實我們一直在進行著這樣的訓練,當發現一些可重復的步驟,就會把它們整合起來,建立模式;再遇到類似問題時就能讓計算機套用此模式,快速解決。
03、抽象
鍛煉找出問題本質的能力
抽象,是指聚焦最重要的信息,忽視無用細節。簡單來說就是找到問題的本質,過濾掉其他無關緊要的因素。
例如,面前有一套房子,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:
但是在建筑師眼中,這套房子可能是這樣的:
通過抽象,建筑師過濾掉對他來說無用的因素,找到了房子最重要的信息。
抽象思維,能夠讓我們在大量信息中抓住關鍵信息,提高學習效率。
04、算法
鍛煉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
算法,是一步步解決問題的過程。根據前面對問題的分析與理解,設計每一步的路徑方法,解決整個問題。
在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最關鍵的是邏輯思維能力和調試糾錯能力。
計算機程序需要很強的邏輯性,邏輯順暢才能順利運行。例如,正確代碼呈現出的五角星動態圖這樣的:
而只是把其中兩行代碼交換下順序,結果就成了這樣:
所以,我們需要嚴格遵循編程的規則,把解決問題的步驟轉換成計算機能理解的語言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得到很好地鍛煉。
而調試糾錯,就是當出現結果與預期不符時,需要找出算法之中的漏洞并解決。
在編程練習中,任何一行代碼出問題,程序都會出錯無法正常運行下去。這時,就必須要自己一步步執行步驟、梳理邏輯,找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。
蘋果CEO喬布斯曾說過:“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,因為它教會你如何思考。”編程思維在各個行業都用得到,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每個人都應具備的一種思維,先人一步學習編程,快人一步把握未來機遇。
Copyright ? 2013-2021 河南云和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豫ICP備14003305號 ISP經營許可證:豫B-20160281